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沉鱼雅居

路为纸,地成册。行作笔,心当墨。

 
 
 

日志

 
 
关于我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旅游达人,自由撰稿人,多家旅游杂志和旅游网站的特约作者! 约稿或者约片请发邮件:50183006@qq.com

<原>俺家过年的习俗  

2010-02-20 09:26:32|  分类: 杂谈散记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文图/沉鱼

  今天碰见一个江南老友,聊起过年的风俗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就算都是东北,都是辽宁省,过年的习俗也各有不同。

  大连人大多来自于渤海海峡对面的山东半岛,地道的大连人如果向上翻几代不是山东人那就是满族人了,并且山东后裔占大多数,所以大连方言不论是声调、读音和词汇,与东北大部分地方的口音都有很大不同,风俗自然也很不同,妈妈说这些习俗大多沿袭于“山东家”。

  嗯,那就唠唠俺家过年的一些习俗吧!

  首先过年的时候,无论多忙,家里人都要在腊月三十这一天的中午以前赶回家。家里人到齐了,便要“封门”,以前都是贴门神,现在都是贴春联,一副红红火火的春联上写上各类吉祥话祝福话,祈盼新的一年财运亨通蒸蒸日上。我发现东北只有大连地区贴春联时还要在横批下贴上一串五彩的挂贴,那“挂贴”通常都是用彩色的纸镂空雕刻而成,有点像东北的剪纸窗花儿,近几年更进步了很多,上面还印了些吉祥的图案,比如象征连年有余的鱼,象征财源广进的金元宝,以及象征富贵的牡丹啊荷花啊桃子啊诸如此类,非常的漂亮好看!嗯,还要在大门的正中间贴上一个大大的方方正正的“福”字,请福进门,福气多多嘛!当然了,大红“福”字也要以一些象征吉祥的图案做背景。就是图一个大吉大利,一个个好彩头。 

原俺家过年的习俗 - 沉鱼 - 沉鱼雅居

图一:我们家的小男子汉在贴春联、请福进门

 

  贴了春联,接下来就是团年饭。我们家一般中午这一顿比较重要,是大餐,妈妈通常都会准备十几道菜,炖鸡是主菜,这鸡很有讲究,那一定要是农家自养的大公鸡,鸡头第一顿通常是不吃的,俺妈会捞起来放在一个碗里,“供着”;当然也少不了鱼,吉庆有余的彩头一定要的,我们家通常都是清炖大连湾的海刀鱼!然后就是大虾啊,山菌啊,自己熬制的皮冻啊,排骨炖冻豆腐啊一些青菜啊等等,主食一般有年糕呀,豆包呀,大枣馒头呀等!总之是很丰盛的啦,我们家虽然人口不多,可是这一桌子菜是一定不马虎的。

  三十这一天的年夜饭肯定是一顿饺子。下午的时候,男人们差不多都会去睡一觉,我和妈妈会忙着办置饺子馅、和面,等他们醒了,大家便开始一起动手包饺子,我们家人不多,可是口味要求却不少,爸爸喜欢韭菜虾仁的,妈妈喜欢酸菜肉的,我喜欢白菜虾仁的,这样,我们家差不多就会包好几种馅儿的饺子。在妈妈煮饺子的时候,爸爸或者老公就会带着儿子下楼去放鞭炮,这叫做“接神”,意思就是把属于自己家里的老祖宗啊已经过世的亲人啊神仙啊请回家一起过年。

  

原俺家过年的习俗 - 沉鱼 - 沉鱼雅居

图二:今年,儿子也学着包饺子了。

  

原俺家过年的习俗 - 沉鱼 - 沉鱼雅居

图三:这孩子活干得还蛮像回事呢!这是虾仁,猪肉,白菜,还有几个韭菜叶搅拌的饺子馅儿。

  

  然后,晚上8点自然就是合家围坐一团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了。这时候我妈妈早准备好了各种水果(苹果,橘子,梨子,香蕉,金桔等)、糖果、干果(瓜子,花生,榛子,开心果,葡萄干,杏仁等)零食等等,装在果盘子里大盘小盘一盘盘摆在茶几上,大家一边吃一边欢欢喜喜兴高采烈地看节目。这一晚,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要熬夜“守岁”的。

  有时候,我们也会在这个当口一边看晚会一边包初一早晨的饺子,这一顿饺子是很有名堂的,里边要包上硬币、糖果、葱段、年糕这四样东西,一般都是硬币的饺子包4个,其他的各包两个。回头再讲这些饺子的讲究。

  当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的时候,窗外的鞭炮声渐次响起,劈里啪啦隆隆入耳,一股浓浓的硝烟的味道已经透过窗子飘进屋来,我们这里的习俗是子夜时分燃放鞭炮和焰火迎接新的一年到来,驱走邪神,爆竹声声除旧岁嘛!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原俺家过年的习俗 - 沉鱼 - 沉鱼雅居

图四:正在燃放的两千响的大红袍。这确实不怎么环保,可要的就是这喜庆的气氛。

     

原俺家过年的习俗 - 沉鱼 - 沉鱼雅居

图五:燃放的烟花

 

  子夜饭也就是新年的第一顿饭,也不能马虎,我妈妈通常都是炖鱼,还是年年有余的彩头。吃饱了喝足了,孩子们要给老人和父母拜年,我记得我小时候还要磕头呢,现在一般也不要儿子这样做了,拜了年,说些吉利话便够,然后大人们会给孩子派红包发压岁钱,我记得小时候最少拿过几块钱的红包,现在儿子都会收几百上千的红包。日子果然是不一样了。当窗外的鞭炮声渐渐安息,大约一两点钟的模样,疲累却开心着的人们终于怀着各自不同的心事和对新年的祈愿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大年初一的早晨一定要早早起床,不然会被前来拜年的人堵在被窝里,这就很尴尬了。起床后,妈妈负责煮饺子,我一般负责收拾家和打扮自己。饺子煮好了,一家人围坐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顿饺子,大家都要抢着吃,因为饺子馅里包着一些有讲究的好东西呢!吃到硬币呢,就是象征着这一年会财源滚滚生意兴隆,一般希望家里做生意的人吃到;糖果呢,就是象征着日子甜甜蜜蜜,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会吃到;葱呢,象征着聪明,这个一般都希望家里的孩子吃到,聪明上进,学业有成;年糕,则象征着年年高升,这个希望家里有仕途的人可以吃到,步步高升嘛!我今年就吃到两个钱,哈哈,发财喽!

  接下来就是拜年、串亲戚,无论见到谁,都要笑呵呵热乎乎地问上一声“过年好啊!”,去同学朋友邻居家拜年呢一般就不用带礼物;如果去亲戚家则要带上大包小裹的礼品,当然,如果你带孩子去拜年的话,亲戚一般都是会给孩子压岁钱的,礼尚往来,无非就是走动个热闹,多少倒也不打紧。初一,初二,初三都是拜年的日子,其实,整个正月十五之前都是可以拜年走亲戚的。

  正月初三是“送神”的日子。晚上一定要吃饺子,放鞭炮。意思就是,年儿过完了,各路神仙啊,请回吧!!所以初三“送神”之前是有很多禁忌的,不能洗澡、洗头、洗衣服,不能倒垃圾、泼水, 忌杀生、忌打破器物、忌打骂小孩、忌啼哭、忌使用剪刀针线等器物……

  

  正月初六是“放水”的日子。这个,大概是大江南北很多地方都没有的习俗。因为之前的一些禁忌,在初六开始就可以洗洗涮涮了,洗衣服、洗澡、洗头……放水大概就是放掉晦气,然后开始大大发财吧!事实上,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怎么讲究了,大过年的也会去洗桑拿,更别说洗头了,东北比较冷不洗澡还可以忍受,但是那么多天不洗头怎么受得了,呵呵呵!!我认真百度了一下“初六放水”,东北好多地方都有初六放水的习俗,何以很多东北人也不知道这个讲究呢?或许是因为不是山东人的后裔?

  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是“人日”。天气好坏予兆今年人的兴衰。初七管小孩,十七管中年人,二十七管老年人。这天有的地方是吃饺子,而我们这儿一般都是吃面条。意思是把人都缠住了,图个平平安安的。

  再就是正月十五了,这是春节之外另一个比较大的传统节日。通常这个节日街上都会有扭大秧歌和花车巡游表演;公园里也会有花灯展,各式五彩缤纷的花灯,在夜里炫耀着流光溢彩;在大连市内,正月十五、十六两天星海广场总会有很隆重的焰火晚会,成千上万的市民挤在广场四周欣赏高端技术制造出来的烟花瞬间在空中绽放,五彩斑斓、光彩夺目、漫天华彩、美不胜收。反正到处是欢乐喧闹的人群,一股子浓浓的节日的气氛。

  在家里,这个日子照例也是要一家团聚吃饺子的,当然,也少不了元宵,元宵在中午的时候其实已经吃过了,晚上可以随意吃饺子或者吃汤圆(我们也叫元宵)还有一桌子的美味菜肴,我们家喜欢把元宵用油炸了吃,反正我妈妈会有好多种做法,蒸了、煮了,油炸了……晚饭后要么出去看花灯,要么看焰火表演,要么在家看元宵晚会。哦,对了,下午的时候男人们通常会去“上坟”,就是去墓地给故去的亲人们“送灯”,以前都是送的小蜡烛,后来是电池上安装一个小灯泡,很简陋的用电线连着的小灯,而近几年,到那一天,街上到处有的卖各色花式好看的高级小花灯,也免了自制的麻烦,也安全了很多,不会燃起山火。这差事一般都是父亲在做,这两年父亲年龄大了,墓地也很远,便不怎么去了,有时候妈妈会在路口燃几张纸和点几盏灯便算数。这也算是一个祭祀活动吧,年轻人似乎也不那么讲究了。

  这一天晚上,妈妈会照老规矩燃一支蜡烛在屋舍内的各个角落照一遍,大概是为了驱邪吧,还会在各个屋子的窗台以及门口外面燃上一支蜡烛,不吹灭,直到燃尽为止。大概也是为了照亮人生的路途吧!

  很多老一辈的规矩或者说传统习俗到我们这一辈或者再下一辈不知道还能沿袭多少,但是,我始终认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才是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总该继承我们自己的传统,而不是被一些洋节给充斥得淡薄了忘了祖宗。

  那么,你们那里都有什么过春节的习俗呢?也说来听听吧,毕竟各地方有各地方的特色嘛!!

  评论这张
 
阅读(2844)| 评论(7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